揽佬的月听众数量超过周杰伦,这绝非个人意义上的成功,更体现了中文说唱的不断进步。
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5年中国说唱音乐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数据》显示,愿意为数字专辑付费的受众占比51.55%;其次是参加音乐节,占比41.61%;购买实体专辑的意愿也较高,占比36.23%;参加演唱会的占比34.58%;在线音乐平台会员的占比28.99%;购买周边产品的占比27.54%;说唱巡演的占比18.63%。
说唱,这个曾经被贴上“反叛”标签的小众文化,如今已形成完整的市场生态:进入大众视野的说唱歌手们开巡演、上音乐节、跨界参加节目,还曾在选秀节目中担任导师。
从地下livehouse到音乐节主舞台,从盗版mixtape到Spotify榜首,中文说唱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产业升级。
这场进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人才结构的迭代。网传的《新说唱2025》七强名单中,五位是本科以上学历,其中不乏人民大学毕业生、纽约大学硕士。18岁的选手Top Barry今年也参加了高考;邓典果直接把大学本科毕业写进了过往荣誉中。
这并非偶然——在说唱文化本土发展的过程中,说唱综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。
在大规模曝光的背景下,行业对创作的系统性、文化表达的深度乃至商业谈判能力的要求,都在重塑从业者的画像。
那些调侃说唱歌手学历的段子,或许要改改了。
此外,说唱类综艺的主旨变化也值得关注。
“新说唱”系列经历了科普、启蒙阶段,2023年开始向“少年说唱”这一垂直领域探索,2024年则打出“巅峰对决”、神仙打架的概念。
《说唱听我的》收官战中,说唱歌手早安凭借与龚琳娜合作的新中式风格说唱拿下冠军;《说唱新世代》则更多选择解构社会议题,唱出对现实的思考和个人的见解。
而后,不断涌现的方言说唱作为说唱文化的分支,凭借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打破圈层,在《新说唱2025》中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。
这意味着,站在产业转折点上,中文说唱已完成从“舶来品”到“本土化”的关键跨越。
当重庆的江湖气、广东的生意经、莆田的海腥味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韵律,这种文化融合孕育出了全球说唱版图中最独特的声部。
揽佬的月听众数量超越周杰伦,其象征意义在于:中文说唱不再需要超级巨星背书,它自身已成为一种足以承载时代情绪的语言。
当然,方言说唱的爆发性增长也面临可持续性的质疑——当新鲜感消退,没有扎实内容支撑的地域符号终将沦为文化猎奇。
不过,相信到那时,中文说唱还会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。